10月28日,由中国法学会组织撰写的《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中英文)》(2024)正式发布,这是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连续17年向国内外发布。报告显示,2024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其中,政法改革持续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报告全文共16部分,约6万字,包括:前言;卷首;关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立法、监督工作;关于依法行政;关于全面深化政法改革工作;关于审判、检察、公安和司法行政工作;关于人权法治保障;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关于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关于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关于法治文化;关于涉外法治工作;结束语;“数”说中国法治建设2024;2024“首创”纪事;附录。
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强化执法监督,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国新收行政复议案件74.96万件,同比增长94.7%;办结64.1万件,同比增长82.1%。经过行政复议后,90.3%的案件未再进入行政诉讼程序,实现案结事了。依法办理涉企行政复议案件7.9万件,纠正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和不当行政行为6500余件。
报告指出,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深化政法改革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政法改革提出一系列重要举措。政法改革持续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其中,聚焦司法责任制完善配套制度,最高人民检察院取消一切对各级检察机关特别是基层检察机关的不必要、不恰当、不合理考核,不再执行检察业务评价指标体系,不再设置各类通报值等评价指标,不再对各地业务数据进行排名通报,更加注重业务管理、案件管理、质量管理,引导司法人员严格依法公正办案;出台《关于人民检察院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修订《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追究条例》,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聚焦执法司法权规范运行机制,最高检制定依法规范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和行刑双向衔接工作的专门意见;联合公安部出台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工作规范,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监督立案2.8万件;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技术工作的意见》,服务高质效检察履职办案,上架运用680余个法律监督数据模型,涵盖全部检察业务条线,数字赋能作用日益凸显。聚焦诉讼制度健全规则程序,最高检研究严格不批捕、不起诉标准;联合司法部深化审查起诉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以程序公正促进实体公正;会同有关方面积极推动检察公益诉讼立法,推动在矿产资源法、文物保护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中进一步明确检察公益诉讼条款。聚焦社会稳定推进法治化,最高检深化“有信必复”工作,全国检察机关7日内程序回复率和3个月内办理进展结果答复率分别为99.8%、99.4%。聚焦高质量发展强化制度供给,最高检部署地方监督纠正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突出问题,健全派驻中国证监会检察工作机制,加强金融监管执法司法衔接协作。
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坚决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共办理各类案件409.96万件,同比下降3.6%。其中最高检办理8980件,同比上升9.4%。
报告指出,2025年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正式提出五周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更高水平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