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只有不断增强“四力”,锻造过硬的宣传能力,才能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始终立于时代潮头、引领风气之先。新一届最高检党组明确提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这也是检察工作适应新时代发展新需求的必然选择。个人认为,“高质效”涵盖检察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有各项工作都达到高质效,整体检察工作才能实现高质效发展。作为检察宣传战线的一员,也必然将“高质效”作为工作目标和价值追求,努力提升“四力”,以质量好、效率高、效果佳的宣传产品服务保障司法办案,为检察工作鼓与呼。
一、聚焦检察宣传感知度,不断增强深入一线的脚力
在路上才能有底气,到一线才能找到好课堂,在现场才能查实情、动真情。一个好的检察宣传产品,让受众能共情,可感受、能感受、感受到,就必须是鲜活生动、有血有肉的。脱离群众法治需求、检察工作和司法办案实际需要,检察宣传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到人民群众中去。检察机关应当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但在广大人民群众眼里,检察机关总有一种难以亲近的神秘感。想要让检察机关去神秘化,让群众认可支持检察工作,首先要让他们知晓检察工作,这离不开检察宣传。如何用群众语言讲好检察故事?让检察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必须要有用户思维、换位思维。只有弄清楚不同的受众群体爱看什么、想看什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分众提供,生产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检察宣传产品。
到检察工作中去。最高检结合检察职能调整,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形成了“四大检察”“十大业务”的工作格局。检察宣传素材来自哪里?正是来自对不同检察职能的宣传介绍、对创新机制做法的总结提炼以及对先进典型人物的选树推广。因此,检察宣传与检察业务不是割裂的关系,而是双向奔赴、美美与共。只有主动融入检察工作,了解检察工作,才能发现其中的闪光点、竞争点,生产出高质量的检察宣传产品。
到司法办案中去。案件是检察宣传的“新闻富矿”,更是检察宣传的“源泉活水”。一方面,检察宣传内容依赖于丰富的案件素材;另一方面,司法办案只有通过宣传出去才能让社会大众知晓。作为从事检察宣传工作的干警,不仅要关注业务部门办理的大案繁案,也要关注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案简案,对每一个案件庖丁解牛、抽丝剥茧,深入挖掘当中的检察作为、普法价值,最终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域、警示一片的效果。
二、聚焦检察宣传精准度,不断增强洞察发现的眼力
眼力就是观察力、发现力。俗话说,心明才能眼亮,殊不知,眼亮也才能心明。检察宣传人员的眼力不是站在城头看风景,而是既能置身其中看门道,又能跳出其外观大势,寻找检察工作的创新点、司法办案的典型性,寻找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宣传点。
始终保持敏锐性。新闻敏感性是检察宣传人员的“硬核”,也是生产出优质宣传产品的关键。检察宣传工作既是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讲好检察故事,是落实“谁执法谁普法”题中应有之义。在全媒体、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只有不断淬炼新闻敏感性,从一个又一个看似普通的案件中捕捉令人热血沸腾的线索,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努力把检察办案故事融入国家宏大叙事中,不断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才能以高质量的新闻宣传促进和保障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始终保持专业性。干好一项工作,热爱难能可贵,专业更不可或缺。新时代,面对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更高水平的新需求,对检察宣传工作的专业性要求也更高。可以说,宣传工作是一门艺术,讲好检察故事,既要用心还要讲究智慧。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灵魂”,紧扣检察工作之“本”,突出“依法能动履职”这个宣传“内核”,深入宣传报道检察机关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典型案例,深入宣传阐释新时代检察理念,通过“办案硬实力+宣传软实力”,更加彰显检察影响力。
始终保持接地气。检察宣传工作是检察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展示检察机关形象的前沿阵地,是开展法治宣传的重要窗口,也是检察机关面向社会,取得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群众理解、支持的桥梁纽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媒体传播格局已深刻变化,一切以事件为中心、以用户为中心、以平台为中心,这就要求检察宣传人员紧跟时代脉搏,改进工作方式理念,用心研究社会需要什么、舆论关注什么,老百姓的关注点在哪儿检察产品就要投放到哪儿、内容“生产”就要跟进在哪儿,以群众视角讲好检察故事,向群众宣传好“销售”好更优质的法治产品、检察产品。
三、聚焦检察宣传标识度,不断增强守正创新的脑力
检察宣传工作干得好不好,有没有在社会大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这就是标识度。脑力是想的能力、思考的能力。检察宣传人员的想,是主观意志下能动的思考,是有目的的思考。很多事情不多想想不清楚,不多想想不透彻,不多想想不全面。从什么角度切入宣传?以什么形式发挥更好的宣传效果?这都是需要检察宣传人员仔细思考的地方。
勇于创新。“创新是新闻宣传的命脉”。检察工作是基础、核心,检察新闻宣传围绕、促进的都是检察工作,要善于抓住检察工作的“重点”、群众关注的“焦点”、法治建设的“热点”,以内容为核心,创新视频直播、H5网页、AI互动等多种表现形式,进一步提升检察宣传的传播力、引导力。同时,注重转化视角,突出受众思维,在宣传报道中多以第三方视角表达和展现检察工作。
善于借力。新时代,检察新闻宣传尤其是检察新媒体宣传工作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新的严峻挑战。这就要求不断强化互联网思维,提升传统宣传与新媒体宣传融合发展能力,善用互联网这个“最大增量”。要针对当下人民群众“短、平、快”的阅读习惯,通过简明扼要的表述将新闻事件的“六要素”,即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和发生过程等信息巧妙表达出来,将思想内容传递出去。同时,要借助报网广电等各种平台,多媒体、多渠道传播,形成集聚效应,将宣传效果最大化。
注重时度效。“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掌控好检察新闻宣传工作的“时度效”,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第一时间感知、捕捉有意义的线索,把有意义的事写得更有意思,促进有效传播。把握好宣传报道的时、度、效,关键在“时”、重点在“度”、落脚在“效”,既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用人民群众容易理解的语言,把案件或事件的关键事实、证据和相关法律法规说清楚、讲明白,又要遵守有关法律规定,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要求进行宣传报道,不断提高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水平。
四、聚焦检察宣传贡献度,不断增强久久为功的笔力
“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毁誉忠奸,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人命关天”,因此,对检察宣传人员来说,肩上有万斤担,笔下有千钧重,必须把正确舆论导向贯穿到工作各环节。宣传人员的脚力、眼力、脑力,最后都要通过笔力来体现,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感受到、可评价;宣传工作的感知度、精准度、标识度,最后都要转化成推动检察工作发展的贡献度,这也是其价值所在。
笔下有真实。真实、客观、公正应该是每个新闻宣传人必须恪守的座右铭,真实的报道往往直抵人心,更能获得好的传播效果。作为检察宣传人员,要坚守事实记录者和叙述者的角色,将案件基本事实、办案过程、办案结果等如实叙述,始终保持严谨审慎的态度。
笔下有温度。真实不代表冷冰冰,不代表没有温情。宣传人员要有一颗细腻柔软的心,通过动人的笔触,讲述检察故事,传播检察声音,传递检察温度,让检察宣传更有凝聚力、引领力、感召力和穿透力,让检察工作更加彰显司法温度,得到百姓的认可、共鸣。
笔下有细节。要关注案件细节,特别是注重收集办案过程中的动人片段,或是检察官释法说理后犯罪嫌疑人认罪悔罪的泪水,或是矛盾争议化解后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会心一笑,又或是送去司法温情后孩童天真善良的笑容。通过细节的描写,让宣传内容更加丰满、厚重。
(作者系如皋市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 徐登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