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贪“馅饼” 掉入大“陷阱”公诉人何爽为您揭开“荐股”大骗局


   市民李妍丽女士急匆匆冲进江苏省仪征市公安局报案,气喘吁吁、情绪激动的告诉值班民警:快!警察同志,我被骗了200……在民警的安抚下,李妍丽慢慢道出了事情的经过:原来,她在炒股时得到“内部人士”的消息和指导,开始也赚了不少钱,可谁知到最后竟是个大陷阱……   

  从事公诉工作已有11年了,今天我要讲的这个案子是我所办理的诸多案件中印象最深的,这是一起电信诈骗案。涉案人员多达60人,涉案金额近500万元。因案情错综复杂,涉及人员众多,庭审历时数天。 

  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一些依托电子手段的新型诈骗也随之产生。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山东徐玉玉案,犯罪分子以发放助学金的名义骗取钱财,终酿人间惨剧。对于这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咱们检察机关是如何依法严厉打击的? 

 

  是的,电信诈骗依托通讯、网络技术支撑,近年来呈现高发趋势。我今天讲的就是由我们检察机关依法查办的一起典型案例。20153月,仪征市公安局接到一名中年女士报案,声称自己在网上炒股的时候,被所谓的“股票专家”骗了200多万元。这名报警女士有点语无伦次,情绪焦灼激动。 

  据报道,电信诈骗的骗术花样百出,有利用伪基站发送短信的,有垫还信用卡然后透支的,有发布虚假租聘信息的,还有加入境外诈骗团伙进行犯罪的……您今天要讲的这个“炒股”案,又是怎样的一种诈骗行为呢? 

 

  目前的电信诈骗呈现出的高科技化、精准化等的特点,可谓无孔不入、防不胜防。(神情凝重,若有所思) 

  

  家境还算不错的李妍丽义无反顾的投入了股市

  这个“炒股”案被害人在办案人员的安抚下,逐渐平复了心情。经询问得知,她名叫李妍丽,是一名公务员。2014年时正值股票行情大好,李妍丽经常听身边的人谈论股票,自己也忍不住小试身手。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实践,李妍丽发现,股票市场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一本万利”,对于她这样一个初入门的股民来说,不赚小亏就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又不甘心自己初期投入的十来万元就这样“缩水”,李妍丽真是进退两难。 

  就在一筹莫展之际,巧了,李妍丽接到了一个神秘电话,称自己知晓股市重磅内幕消息,但因为是内部人士不能从事股票买卖,所以愿意帮助她,只要成为会员,从股票市场里面捞钱,那就轻而易举了…… 

 

  在股市低迷的情况下,股民们渴望“翻本”的心情可想而知,这可能也是他们愿意“铤而走险”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说得对,人在迷茫的情况下,就容易丧失判断。李妍丽怀着将信将疑的心态,试着买了一些由他推荐的股票。 

  果然,短短几天不但扭亏为盈,甚至还小赚了一笔,这让李妍丽直呼幸运,以为自己遇上了“好人”。 

 

  按照以往经验,这会不会是“欲擒故纵”的手段呢? 

 

  人在利益面前,容易被冲昏头脑。(摇摇头) 

  尝到甜头之后,李妍丽交了“会员费”,然后就不断的被犯罪分子以各种理由要求汇款,否则就会让“老师不高兴”,后果就是再也得不到“老师的倾心指导”以及大量的“内幕消息”,当然也就不能再从股票市场中赚钱。 

  

一听到可能再也得不到老师的“指导”以及丧失大量的“内幕消息”, 李妍丽一下慌了神

    

  也许是觉得李妍丽“人傻、钱多”,犯罪分子不但换着名目要其汇钱,甚至他们之间为争抢李妍丽这一“优质客户”还起了内讧,最后引得头目“老杨”不得不出来调停,要求手下人适可而止,否则会引来警察关注等等。 

  短短几个月,“老杨”的诈骗团伙就从李妍丽这里镬取了200万元,这时的李妍丽才恍然大悟,于是有了开始的报警一幕。(苦笑) 

  看来这个案子不仅仅是涉案人员众多,犯罪组织也呈现出智能化、组织化、职业化的特点。 

 

  可不是吗? 

  

  “老杨”等人将赃物保存在住所的保险柜内 

  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围绕资金流向,警方终于锁定犯罪分子,在安徽合肥将这一特大诈骗团伙一举擒获,包括诈骗团伙头目“老杨”在内的60名犯罪分子无一漏网,并搜出大量现金。 

  

  

  

  在“老杨”等人住所的保险柜内搜出了大量尚未来得及挥霍的现金 

    

  据“老杨”交代,自己曾在一家股票软件销售公司做业务员,当时他们就是靠股票软件来骗取客户的钱财,来钱非常快,干了一段时间后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整个诈骗“流程”,便出来单干,成立了“公司”。 

  

  

  “老杨”及其团伙还热衷于购买房产以及奢侈品,生活挥霍浪费 

  据了解,该“公司”组织严密,分工明细,有总经理、销售总监、业务部长、业务经理以及一般销售人员等级别。 

  

  

  

  犯罪分子公司内景,像模像样、五脏俱全。 

  他们公司内部也制定了完善的级别体系和工资提成制度。新进人员经过专门的突击“培训”,转眼变身为能够信口雌黄的 “荐股专家”。 

 

   这种突击“培训”变身的“荐股专家”一般是通过什么手段获取别人信任的呢? 

  

  

 此案错综复杂,所涉及的卷宗也是数量巨大 

  在办理此案时,我发现犯罪嫌疑人作案的手段就是先从网上购买客户信息,然后打电话给客户,声称自己是“天空财经网”的业务员有股票内幕消息等等。接下来就是像李妍丽一样的股民抱着“天上掉馅饼,不要白不要”的心理等待“上当”了。 

  

  

  起诉过程中,检察官做了大量的案件分析、整理工作 

  这些所谓“荐股专家”真的能得到股市内幕消息吗?他们推荐的股票真的能稳赚不赔?这个骗术到底暗藏怎样的猫腻呢? 

  这个情况啊,其实纯属“瞎猫碰到死耗子”,拼的就是运气,我们也是后来抓捕到犯罪嫌疑人之后才知道的。(神秘一笑) 

  哦?那您说说看呢。 

  这些所谓的知名股票大师也只是公司内部一些90后的毛头小子,都是一些经过培训速成的对股票术语信手拈来的冒牌货。经过这些连环骗术,加之“荐股专家”们提供的股票有时也会“瞎猫碰上死耗子”——真的赚钱,此时客户便会对他们深信不疑,接下来便是无止境的诚意金、老师指导费、生日费、高端客户群费……而一旦股票没有赚钱,因为不涉及收费,客户一般也就算了,不会追究。 

  一旦尝到甜头,便是业务员们施展身手的大好时机,他们会立即打电话给客户谈合作的事情,声称自己公司的实力已经不言而喻,只要客户付费便可成为高级会员,既能享受更多荐股机会,更能得到公司内部知名荐股专家——大名鼎鼎的宁波敢死队股票大师“徐强”老师及雷助理的亲自指导,肯定稳赚不赔。而本案中的李妍丽女士就是这众多客户中的一员。 

  犯罪分子真是无孔不入啊,这种电信诈骗与股市诈骗相结合的新模式,应该让不少股民栽了跟头吧?犯罪分子最终又是怎样处罚的呢? 

  检察机关依法对“老杨”等60人特大诈骗案提起公诉 

  这个诈骗团伙涉案人员众多,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仅经查证属实的,在全国范围内就有100多位股民受骗,非法获利近500万。后经依法起诉、判决,这一特大诈骗团伙成员分别被判处十五年有期徒刑至拘役刑不等的刑罚,李妍丽等多名被害人的损失终于得到挽回。 

  

  60人的庭审现场也是非常壮观 

  电信网络诈骗属于智能型犯罪,犯罪手段隐蔽性、技术性强,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取证难、抓捕难、定性难、追赃难”是的困局是不可避免的。我在办理这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当中,还是主要由于现行法律的不完善,导致定性和处理难;犯罪金额与共同犯罪的主从犯问题也难以认定,导致量刑有一定难度,但最终,这个案件处理的还算比较圆满。(微微点头) 

  很多人认为,公诉人就是要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一定要给予重判,肯定不会说请求法庭给量刑减轻,您是如何看待这些想法的? 

  我想每一位公诉人的最高追求就是司法的公平与正义。公诉人的任务确实是将罪犯绳之以法,出于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需要,确保案结事了,让当事人心服口服,最大限度地保障公平正义的实现,但也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完整运用量刑情节,做出个案的量刑建议,做到罪责刑相统一,实现刑事判决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这样既打击了犯罪,又保障了犯罪嫌疑人的人权,真正的公平与正义才能得以实现。 

 

  近年来,电信诈骗等高科技犯罪日益增多,国家高度重视电信网络安全,去年年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最高人民法院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作为检察机关的公诉部门下一步在打击电信网络安全犯罪方面有什么举措? 

 

  作为检察机关的公诉部门将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选派业务骨干参与案件办理,保持打击高压态势。同时组织专题培训,提升干警办理此类案件的能力。努力做好群众工作,认真收集涉及电信网络诈骗的举报线索,确保精准打击,提升办案质效。完善办案机制,会同公安、法院等部门形成打击合力。      

  何爽检察官建议:电信诈骗可谓是社会的毒瘤,关于如何防范电信诈骗问题,我觉得,在我们司法机关放大招的同时,广大市民同志还需要注意这么几点:一呢是要注意避免个人资料外泄,对不熟悉的金融业务尽量不要自己随意操作,应到柜面咨询办理;二是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短信,当接到疑似诈骗电话或者短信时,要注意核实对方身份,尤其对方要求向指定账户汇款时,不要轻易相信;最后,在接到疑似诈骗的陌生电话、短信、链接后,要主动向公安机关或者电信监管部门举报。 

(特别感谢阚立青对本文的大力支持 另注:文中名字均为化名;文中部分插图来自网络)

往期回顾

更多>>